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有云条件下太阳辐射短临预报订正技术研究
达选芳, 李照荣, 王小勇, 刘抗, 邸燕君, 闫晓敏
干旱气象    2021, 39 (06): 1006-101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6-1006
摘要291)   HTML6)    PDF(pc) (4873KB)(1760)    收藏

利用2019年甘肃省7个光伏电站太阳总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和WRF模式太阳总辐射预报产品及FY静止卫星总云量数据,在大气透过率与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数值模式预报能力评估基础上,对甘肃太阳总辐射短临预报误差进行订正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透过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而与相对湿度、气压、总云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4、-0.31、-0.81),总云量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贡献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预报偏差较大,误差呈明显的“单峰型”月际分布,6月最大,均方根误差在冬季最小为45.63 W·m-2,夏季最大为240.4 W·m-2;预报能力在晴天强、云天较差,其误差主要来源于位相偏差和系统偏差。考虑云量的太阳辐射短临预报订正效果显著,阴天太阳辐射预报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降幅为101~216.4 W·m-2,平均绝对误差降幅为59.5~173.07 W·m-2;误差最大的夏季,太阳辐射预报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降幅为1.92~64.23 W·m-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斜面辐射算法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李遥, 李照荣, 王小勇, 闫晓敏, 赵文婧
干旱气象    2020, 38 (5): 869-87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869
摘要400)      PDF(pc) (1604KB)(1844)    收藏
基于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电芦阳扶贫光伏电站观测数据和数值预报资料,在斜面辐射算法改进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经验公式法建立适用于本地电站的两种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并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1)各季节斜面总辐射和温度与电站光伏发电功率相关性较高,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386,可作为发电功率的预报因子引入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模型;(2)斜面辐射算法改进后,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效果有所提高,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经验公式法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降低了0.066和0.040;(3)多元线性回归法和经验公式法总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40.917 kW和1147.172 kW,RRMSE分别为0.188和0.229,且多元线性回归法各月RMSE和RRMSE均小于经验公式法,相关系数略高于经验公式法,预报效果更好、更稳定;(4)不同天气条件下功率预测效果差异明显,两种方法的RRMSE值均自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沙尘天、雪天依次增大,总体来说,各种天气条件下多元线性回归法的功率预测效果更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 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
何金梅, 李照荣, 闫昕旸, 李红
干旱气象    2019, 37 (6): 899-905.  
摘要255)      PDF(pc) (2418KB)(1414)    收藏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 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何金梅1,李照荣2,闫昕旸1,李红2(1.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20;2.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利用2015—2018年5—9月黄河兰州上游地区327站小时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过程次数等特征量,分析该地区7个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上游流域汛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以2018年最多,2015年最少;空间分布上都是青海东南部的龙羊峡以上流域最多,甘肃中部的刘家峡—兰州流域最少。(2)同一流域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大小不同等原因,各支流降水日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流域和洮河流域表现最为明显。(3)流域内降水次数日变化特征有双峰单谷型、单峰单谷型和平缓型三种形态;降水总次数、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2 mm的次数、小时最大降水量大于20 mm的次数一天中都是在傍晚后增多,且强降水出现时间多发生在19:00左右。(4)近4 a中流域内最大降水过程出现在大夏河流域,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过程在湟水河流域,小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夏河流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西北四省区四季变化时空特征
刘 抗,李照荣,张 敏,张 宇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5-0767
5. 基于短期历史资料的风能预报中风速误差循环订正新方法
张铁军,颜鹏程,李照荣,王有生,李耀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6-1042
6. 甘肃省乡镇精细化客观要素预报方法研究
刘抗,李照荣,杨瑞鸿,王有生,尹春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5-0882
7.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一次典型暴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张晓露1,李照荣2,周筠珺1,3,褚晓菊4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4-0616
8. 甘肃酒泉地区近地层风场特征
王勇,王澄海,陶健红,张飞民,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
干旱气象    2012, 30 (3): 393-403.  
摘要1825)      PDF(pc) (3307KB)(1249)    收藏

利用酒泉地区4 个测风塔( 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9 月) 一年的近地层风场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近地层风场的月平均风速及方差、风场日变化特征、垂直变化、风向玫瑰、最大风速、风速威布尔分布、低空风切变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酒泉地区一年中近地层平均风速最大出现在夏季或春季,对应的风向最多为东风或西风方向,最小出现在冬季; 近地层平均风速具有上层风速夜晚大,白天小,中间存在一个日变化较小的转换层; 近地层平均风速廓线,不论冬夏底层风速均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夜晚比白天增大得快。近地层风垂直切变8 月份白天风速垂直切变较夜晚小,最靠近地面一层的风切变最大,存在一个风切变最小的中间层; 冬季表现出和夏季不一致的特征。夏季近地层主频风向东风方向占多数,冬季近地层主频风向为东、西风方向占多数,存在较大季节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报
张铁军 ,朱蓉 ,李照荣 ,李晓霞,伏晶
J4    2011, 29 (4): 500-503.  
摘要1097)      PDF(pc) (577KB)(1249)    收藏

风电往往与常规电源不同,具有很大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大容量的风电接入电网将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对风电场的风力进行短期预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与诊断风场模型进行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报。通过模拟发现,逐时风速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反应出风速的变化、大小及趋势。模拟与实况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可以满足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的服务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风电功率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王勇,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
J4    2011, 29 (2): 156-160.  
摘要1344)      PDF(pc) (216KB)(1154)    收藏

风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蕴含着丰富的风电资源,但目前我国在风电预报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鉴于国外风电预报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简要介绍一些国内外风电预报方法,希望能对风电预报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祁连山区一次非降水层状云的微物理结构探测分析
张逸轩, 庞朝云, 李照荣, 张建辉, 覃秋忠
J4    2008, 26 (4): 41-45.  
摘要1522)      PDF(pc) (823KB)(2069)    收藏

利用装载有粒子测量系统( PMS)的飞机对2007年8月15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夏季非降水层状云进行了一次探测飞行,通过获取的资料分析了云层结构、云滴的垂直分布、液态含水量、谱特征等。结果表明: (1)此个例中云层结构明显,云中存在逆温层; (2)云中平均含水量为0. 012 g /m3 ,含水层主要集中在4 100~4 200 m与4 700~5 000 m层之间; (3)此云系符合Bergeron提出的催化云—供水云相互作用导致降水的概念模型,可以在催化云中进行人工引晶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业务系统
王遂缠, 李照荣, 付双喜, 张 杰, 楚荣忠, 陈旭辉
J4    2007, 25 (4): 80-84.  
摘要1747)      PDF(pc) (491KB)(2429)    收藏

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系统包含西北地区冰雹致灾因子数据库、西北地区冰雹天气监测系统、冰雹天气预警系统和防雹指挥系统等。该系统在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遥感、闪电监测等新资料,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了功能强大、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开放式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指挥平台。系统具备较好的业务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甘肃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
李国昌, 李照荣, 付双喜, 李宝梓, 丁瑞津, 张鸿
J4    2006, 24 (4): 82-86.  
摘要887)      PDF(pc) (89KB)(675)    收藏

“甘肃省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实现了作业装备的网络化管理,它以先进的监测系统为基础,依靠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应用;? 集成技术,开发以甘肃省详细地理信息为背景,集成应用多种信息资料的人工影响天气地理分析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作业条件的自动报警和发布作业指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冰雹过程中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的综合分析
李国昌, 李照荣, 李宝梓
J4    2005, 23 (3): 26-33.  
摘要1489)      PDF(pc) (486KB)(1795)    收藏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生降雹的个例分析表明,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否出现高值区,是识别降雹开始的重要因子。在雷雨云移动路径上,总闪和云闪为线状分布,地闪集中分布在降雹区,云闪最多,地闪中绝大多数为负闪。综合计算降雹时段云参数分析表明,云中降水率和含水量对产生闪电相对敏感,推断这次雷雨云的电结构可能属于上正下负的偶极子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李照荣, 李荣庆, 陈添宇, 李宝梓, 杨增梓, 庞朝云
J4    2004, 22 (4): 40-45.  
摘要956)      PDF(pc) (115KB)(1412)    收藏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探测了2002年4月28日一次冷锋天气过程,用取得的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云滴、冰晶等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谱的特征,确定出最佳谱模拟参数,揭示了其中发生的微物理过程,从微观角度说明了甘肃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的一些特点,并讨论了云系的增雨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兰州周边地闪分布特征
李照荣, 陈添宇, 康凤琴, 庞朝云, 杨增梓, 丁瑞津, 安林
J4    2004, 22 (2): 45-51.  
摘要1285)      PDF(pc) (307KB)(2157)    收藏

利用2000年和2002年设在兰州的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地闪的日频次变化、强度谱分布和累计百分数、日均月变化、闪电密度、极性等特征,并与山东地区的分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周边地区的云—地闪电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正负闪的比值在午后至次日凌晨大于其均值;总地闪和负闪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变化,正闪的双峰特征不明显;兰州西南偏南的渭源和陇西县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空间分布中心与冰雹发生源地和影响区对应一致;闪电多发区与地形和气候背景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发展的思考
陈添宇, 李照荣, 李荣庆
J4    2003, 21 (4): 89-92.  
摘要1385)      PDF(pc) (178KB)(1787)    收藏

本文针对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的发展状况,参考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